本网讯(通讯员:陈诗洁、杨雨青)随着“互联网+餐饮”模式的蓬勃发展,网络订餐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外卖餐食在配送过程中被污染的事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为保障人民群众外卖餐饮“最后一公里”的食品安全,近期,新洲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的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展了食品安全封签(以下简称“食安封签”)专项检查,并通过召开磋商座谈会串联起行政机关的监管责任和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以法治合力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在专项检查中,办案人员通过在一些外卖APP上点餐时发现,部分入网餐饮商家未按规定使用外卖餐食安全封签,或仅使用一次性封口的外包装袋。这种做法使得各类餐食存在被随意打开的风险,不符合《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湖北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给配送过程中的外卖食品带来了安全隐患,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2月17日,新洲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组织召开“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安全治理磋商座谈会”,邀请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辖区“美团”和“饿了么”外卖平台餐饮配送部相关负责人参会。
会上,承办检察官详细了解了辖区内提供外卖餐食的经营商户规模、类型以及封签使用情况,并就“食安封签”整改中存在的难点痛点,与各方协商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由外卖平台对未规范使用外卖食品“食安封签”的商户进行约谈,引导其规范封装外卖餐食。同时,加强骑手的食品安全意识培训,要求骑手对未规范使用“食安封签”的餐食拍照留证,并及时上报给外卖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将构建“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常态化监督机制,探索将封签使用情况纳入餐饮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切实守护好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小小封签方寸间,守护的是一方百姓“一餐一饭”的安全感。下一步,新洲区检察院将持续聚焦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力度,以实际行动筑牢辖区食品安全防线。